米桶米箱德国LFGB食品接触材料测试项目有哪些?
米桶米箱用于储存大米等粮食,属于食品接触材料,进行德国LFGB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时,一般包含以下项目:
感官测试
外观检查:仔细查看米桶米箱的整体外观,包括箱体、箱盖、提手等部件。检查是否有裂缝、破损、变形、毛刺、飞边等缺陷;表面应光滑、平整,无尖锐边角,以免划伤使用者。对于有密封设计的米桶米箱,检查密封处是否严密,能否有效防止灰尘、水汽进入。查看表面涂层或印刷是否牢固,有无掉色、脱落风险,防止这些物质混入粮食中。
气味测试:新的米桶米箱不应有刺鼻、难闻或异常气味。由于米桶米箱会长时间储存粮食,异味可能吸附在粮食上,影响粮食的气味和口感,且异味可能源于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或生产工艺问题。
化学迁移测试
重金属迁移:检测铅(Pb)、镉(Cd)、汞(Hg)、镍(Ni)、铬(Cr)等重金属在模拟食品液中的迁移量。这些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会损害神经系统、肾脏等重要器官。将米桶米箱与粮食接触的部分浸泡在模拟食品液(根据粮食储存环境和特性,通常选用不同浓度的酸、碱、酒精溶液模拟)中,经过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后,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等仪器分析浸泡液中的重金属含量。
全面迁移测试:测量米桶米箱材料迁移到模拟食品液中的总物质迁移量。此测试评估材料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,可能释放到粮食中的各类物质总量。过高的迁移量表明材料不稳定,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风险,通过称量浸泡前后模拟食品液的重量变化来计算迁移量。
特定物质迁移:针对米桶米箱材料中可能含有的特定化学物质进行迁移量检测。如果米桶米箱是塑料材质,检测塑料单体(如苯乙烯)、添加剂(如增塑剂、抗氧化剂)的迁移量;若是金属材质,检测金属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锈剂、润滑剂等残留物质的迁移量。这些特定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,利用气相色谱 - 质谱联用仪(GC-MS)、液相色谱 - 质谱联用仪(LC-MS)等设备进行分析测定。
材料成分分析
材质鉴定:确定米桶米箱与食品接触部分的材料成分,如塑料(PP、PE等)、金属(不锈钢、铝合金等)、木质等,并分析每种材质的具体化学组成。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安全标准,准确鉴定材质是确保产品符合LFGB要求的基础。
添加剂分析:如果米桶米箱材料中添加了各种添加剂,如塑料中的抗紫外线剂、金属中的合金元素、木质材料中的防腐剂等,需要分析这些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。确保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安全规定,不会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迁移到粮食中危害人体健康。
微生物测试
微生物限度检测:检测米桶米箱内部表面的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。米桶米箱在生产、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,微生物超标可能导致粮食变质,影响食品安全。在无菌条件下对米桶米箱内部表面进行擦拭采样,将样品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,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培养,Zui后计数生长的微生物数量。
致病菌检测:重点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李斯特菌等常见致病菌。这些致病菌一旦污染粮食,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,因此米桶米箱必须保证不含有这些致病菌。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、生化鉴定等专业方法进行检测。
物理性能测试(针对部分材质)
塑料材质米桶米箱
热稳定性测试:检测塑料米桶米箱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变化,特别是在长期储存粮食过程中,可能遇到的常温、高温或低温环境下,是否会发生变形、脆化或释放有害物质。通过热重分析仪(TGA)、差示扫描量热仪(DSC)等设备分析塑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。
抗冲击性测试:模拟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碰撞情况,测试塑料米桶米箱的抗冲击性能,确保其在受到一定冲击力时不会破裂,保障使用安全。
密封性测试:检测塑料米桶米箱的密封性能,确保其能够有效阻止外界空气、水分和灰尘进入,保持粮食储存环境的相对稳定。可以通过在密封状态下施加一定压力,检测是否有气体泄漏来评估密封性。
金属材质米桶米箱
硬度测试:检测金属米桶米箱的硬度,确保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被刮花或变形,保证产品的耐用性。
耐腐蚀性测试:模拟米桶米箱在接触粮食中的水分、油脂等物质以及潮湿的储存环境下的腐蚀情况,检测其抵抗腐蚀的能力。良好的耐腐蚀性可防止金属离子析出到粮食中,保障食品安全。
木质米桶米箱
干燥度测试:检测木质米桶米箱的干燥程度,因为木材含水量过高容易导致发霉、变形等问题,影响粮食储存质量。通过测量木材的含水率来评估干燥度。
强度测试:检测木质米桶米箱的结构强度,确保其在装满粮食后能够承受相应的重量,不会发生破裂或变形。可以通过模拟实际装载重量,对木质米桶米箱施加压力来评估强度。